今年6月9日,联想在Tech World大会上发布了Moto Z。时隔三个月之后,这款模块化手机终于被带到了国内。
今年6月9日,联想在Tech World大会上发布了Moto Z。时隔三个月之后,这款模块化手机终于被带到了国内。
依稀记得Moto在2004年推出的翻盖手机V3曾风靡一时,此后“超薄”一词便开始贯穿在Moto高端手机产品线当中。直到2011年,Moto带来了7.1mm机身厚度的Droid Razr刀锋,令Moto粉丝重新为之疯狂。
曾经Moto手机在硬件性能上并不占优,但依靠超薄设计、凯芙拉材质甚至是长续航也赢得了不少市场认可。如今归并到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开始尝试定制化转型,先后发布了国行Moto X、Moto X Pro、Moto G以及继任者Moto X Style、Moto X Play。
在Moto Z身上,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联想与Moto求变的决心,除了超薄机身的回归,还有对模块化设计的孤注一掷。
重返“超薄”,这次是5.19mm
第一次见到Moto Z时,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情不自禁地惊呼:“这手机好薄啊”。Moto Z超薄的设计带来的是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感。
流金黑色版Moto Z设计精致,采用军用航空级铝合金和不锈钢材质制成,机身加入了一层纳米级防水涂层,给人的感觉是很完整的一体化设计。Moto Z厚度仅有5.19毫米,重量136克。在同级别的大屏手机中算是重量控制得很完美的一个了。
机身正面配备5.5英寸AMOLED屏幕,分辨率达到了2K级别,显示效果极其细腻。屏幕下方是一个非常小巧的正方形指纹模块,和iPhone 7一样也是触控式的。由于还增加了moto商标的缘故,因此会显得下巴更长一些,牺牲了对称性。
之前采用这种设计的手机并不多见,比如HTC One M9+以及一加3。指纹录入过程简单,反复按压12次可以录入一组指纹。实际的指纹识别速度很快,各个角度下的识别准确度理想,而且还能在熄屏下解锁,除了解锁和长按熄屏,Moto Z指纹模块支持支付宝秒付。
Moto Z背部是标准的三段式设计,上下两侧采用亮面玻璃。最显眼的部分是那个突出于机身的1300W镜头,金色边框看起来很有质感,辅助拍摄的是冷暖双LED闪光灯。
背部下方是Moto Z主打的模块化设计磨磁触点,能和第三方的配件通过吸附的形式扩展使用,比如电池模块、投影模块、扬声器模块、摄影模块以及背壳配件等。
作为超薄手机的代表,Moto Z的机身再一次做出了“减法”,比如前置扬声器和听筒设置在一起,省掉了3.5毫米耳机接口,换成了USB Type-C接口。这一点Moto Z算是和苹果一样走在了前沿。
机身顶部是双卡双待4G卡槽,卡1为nano SIM卡,卡2为nano SIM卡与micro SD混插卡槽。取卡的时候要注意,Moto Z卡槽是需要用取卡针插进去然后往外拽出来。音量键以及电源按键设计在手机右侧的位置上。
Moto Z的设计的确很出众,尤其是5.2毫米的机身厚度,还有颇具质感的金属机身。然而也有一些还能改进的空间。
比如超薄的机身牺牲了单手持握手机时的舒适度,拿起来会觉得很割手。下巴过长影响了一定的美观,为何不让指纹触控按键集成和ZUK U-Touch一样的功能替换掉虚拟按键呢?
另外就是处女座无法接受的背部镜头大幅凸出机身表面,不过如果你考虑购买一个背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除此之外,电源右侧的音量按键有些太高了,男性用户用拇指都很难直接按到。
Moto Z为了追求超薄极致放弃了3.5毫米耳机接口,虽然整体性更好,但用户是否可以很快接受这种改变还很难说。除了直接用Type-C耳机,现阶段只能用转接线解决或者直接使用蓝牙耳机了。还有个严重问题,你以后再也不能边充电边听歌了。
阉割版骁龙820用起来挺流畅
作为一款旗舰手机,Moto Z补足了自身硬件配置薄弱的一环。Moto Z搭载的是骁龙820处理器,辅以4GB LPDDR4内存以及64GB存储空间。安兔兔跑分测试下的最终成绩为120825分。
这样的成绩可以说碾压了联发科最强旗舰魅族Pro 6,但如果在相比同级别的竞争对手比如LG G5、三星S7 edge等等,Moto Z略显疲软,而且相比联想ZUK Z2与Z2 Pro也没比过。
我用CPU-Z实际查看了Moto Z的处理器主频,发现最高主频为1.8GHz,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骁龙820处理器的最高主频都是2.15GHz。回想之前小米发布小米5的时候也曾推出过类似的阉割版骁龙820。看来为了追求超薄与功耗,国行版的Moto应该也是含着泪降了骁龙820的频。这也是为什么Moto Z跑分跑不过竞争对手的原因了。
不过Moto Z日常操作的流畅度很高,我重点体验了一下运行大型游戏比如NBA 2K16的流畅度,Moto Z表现非常出色,整场比赛打下来没有丝毫的卡顿感,而且比较意外的是,Moto Z虽然运行游戏15分钟之后背部触点位置会有明显升温,但在如此超薄的设计下实现这种程度的散热效果我已经很知足了,据说Moto加入了一项液冷式散热功能来保证温度的稳定。
2600mAh电池80分钟充满电
续航方面,Moto Z内置2600mAh容量电池,说实话在当今Android手机电池普遍超过3000mAh的今天,Moto Z的电池容量有些寒酸。官方给出的实际续航时间可以坚持20小时。如果每天仅仅是最基础的操作比如少量的通话、上网以及拍照的话是可以保证的,但如果你的强度稍有提升,Moto Z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我测试了Moto Z运行NBA2K16的电量消耗,在保证屏幕亮度适中,音量中档的前提下,持续运行60分钟会耗费32%的电量。
Moto Z支持TurboPower快充,实测充电20分钟可以充入25%的电量,充满电需要1小时20分钟的时间。这里有个细节,Moto Z充电的时候系统会显示距离充满电的剩余时间,这个小细节是加分项。
谷歌原生系统与联想UI的结合
Moto Z搭载的是基于Android 6.0.1的定制系统。只是这种“定制”放在Moto Z身上确实是有点牵强,因为它的整体UI设计几乎是照搬了Android材料化设计,相比国际版的完全复刻,国行版本看得见的改变主要就是图标重绘,五颜六色的风格有点联想的基因,默认四个图标并没有标注说明而是需要看图识别,一开始可能会有那么一点不适应,熟悉了会好很多。
要说Moto Z系统中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应该就是Moto那套定制化服务了。包含三个功能:首先是快捷操作,比如翻转进入勿扰模式、甩手快速拍照等。另外则是语音和智能显示通知。只是竞争对手也早已集成了类似的功能。
Moto Z把系统自带的基础应用都做了少量美化,包括日历、邮箱、文件管家、安全中心、时钟、计算器等,还有增加了联想自家应用,例如茄子快传以及乐语音、乐商店这种。反正如果你之前用过联想手机,或是Nexus这样的原生系统为手机,过度起来都应该挺容易的。
Moto Z的系统并没有令人惊艳的感觉,可能是联想短期内想要在谷歌原生系统中加入那么点联想元素,但由于两者渗透还不够深入,因此会显得有点不搭调。
1300W后置镜头,前置LED补光灯
Moto Z采用1300W像素后置镜头,拥有F1.8光圈,支持激光自动对焦以及光学防抖技术。前置镜头500W像素,F2.2光圈,虽然像素不算高,但Moto Z照顾到了那部分喜欢自拍的女性用户,前面放置了一枚LED补光灯。有些不解的是,这枚补光灯仅仅是在视频自拍模式下才能开启,如果可以设置成自拍模式也能启动就好了。
相机的拍摄功能有限,为了追求那种容易上手的即视感仅提供连拍模式、全景模式、夜拍模式以及自动HDR处理,如果你需求更多,Moto Z也给你准备了操作更为复杂的专业模式。
Moto Z室外样张色彩还原准确,顺光拍摄画面与人眼看到内容一致性更高。逆光拍摄时自动模式下会存在一定的局部过曝。整体画面的细节与层次感出色。
室内拍摄白平衡准度有些差强人意,实际成像样张色彩有些偏差。不过抗眩光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F1.8大光圈下Moto Z拍摄的微距样张具备明显的背景虚化效果。
夜拍样张Moto Z并没有完全发挥实力,尽管具备不错的控噪能力和进光量,但拍摄光源物体时,即使将自动曝光值拉到最低,依然无法还原光源部分的细节,同时色彩的准确度也略有偏差。Moto Z相机本身会自动检测拍摄环境,一旦身处暗光环境,拍摄时会自动降低快门拉高亮度,但此时手抖的话画面很容易拍虚。
联想和Moto的孤注一掷
最后说说价格。Moto Z的售价是3999元。不难看出Moto Z依旧是定位在高端市场,未来要抢占的是苹果、三星的那些潜在用户。其最大的杀手锏无疑是Moto Z的模块化设计。
通过此前的Moto X以及最新的Moto Z不难发现,Moto正在构建模块化的生态系统,我个人对于Moto Z的这种改变还是持支持态度的,毕竟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我们需要这种有创新精神的产品出现。
虽然本次评测,我们暂未拿到Moto Z的配件,但你有必要知道这些配件的价格。哈苏拍照模块售价2299元;投影模块售价1999元;JBL扬声器模块售价699元;电池模块售价499元;普通的后盖模块价格为129元。如果你是玩机发烧友,你可能会对某款模块感兴趣,那么你的购机成本也会相应提升。
模块化设计其实并不是新鲜事。无论是谷歌Project Ara项目还是LG都曾尝试过。它的概念其实是很新颖的形态,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去吸引更多的开发者进来推出更多的适配模块?倘若每次更新仅仅是换壳为本,那就失去了模块化原本的意义。对于联想来说,如此多的配件并不需要用户全额购买。如果只是某一个配件切中了某位用户的“要害”,就能算是Moto Z的一次成功。
正如杨元庆所说的,未来联想和摩托罗拉会在产品、渠道、品牌上共同发力。显然产品本身和渠道并不是现在Moto最大的病根,关键在于品牌的复苏。如今Moto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从前,3999元的定价也不是一款能轻易走量的产品。Moto未来如何让大众消费者认可自己的模块化创新,或者说如何让Moto品牌重新赢得市场认可并获得更多出货量将会是构建模块化生态的根基所在。
一手刷机教程资讯,关注 奇兔官方新浪微博 即时获取好玩资讯。
最新热门手机ROM刷机包,关注 FIRE团队新浪微博 获取最新FIRE ROM。
手机问题解答?进入 奇兔官方百度贴吧 或 奇兔刷机论坛 找大神搞定。